Tuesday, December 28, 2004

Rusty Greer

其實我在'97年就認識 Greer 這名球員了,當時在雜誌上的季前報導讀到對他充滿正面評價的評語,再加上帥氣的接球照片,讓我對這名遊騎兵的新人外野手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份已經消失的刊物,當年
可是提供了夠份量的20頁的聯盟球隊報導,即使到了現在,我想也沒有任何中文刊物做得到。

在那之後,由於資訊管道的缺乏,MLB 離我遠去,於是 Greer 的是生是死,我也無從得知了。

直到了'01年後半,生平第一次擁有網際網路和有線頻道的我,重新回到了棒球的世界。而一直要到了現在
,因為 Cooperstown tv 的轉播,再次讓我想起了這位許久未曾關懷的朋友。

原來 Greer 在'02年之後,就辛苦的與病痛纏鬥著,他頸部的脊椎骨、肩膀、手肘,都分別動過手術,熱血流的球風讓他傷痕累累,不間斷的復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。即使如此,他仍然堅持要回到球場,六月份,終於能夠稍做揮棒練習,八月份的 Workout 雖然進行的不順利,但是並沒有因此擊倒他,最新的消息是,Greer
可能會簽下小聯盟約,在明年春訓尋求復出的機會。

衷心期望這位明年36歲的老將,拼命派打法,熱心公益的好球員[兩度遊騎兵的 Roberto Clemente Award]能夠東山再起

|

Wednesday, December 22, 2004

Play Ball

上一次打棒球是小學時代的遙遠時光,但是到現在還是有幾次趁著夜深,到外面的巷子「自主練習」,以下是一些暗夜摸索的心得。

打擊時保持重心,是第一要務。減少重心的晃動,能夠讓打者更能夠看清來球,同時有更多的時間反應,身體保持在平衡狀態,也才能夠輕鬆的伸展肢體。標準範本 是 A-Rod、Jason Giambi 等,整個打擊動作,重心始終保持在中線上,完成打擊動作之後,可以看到他們將身體延展至最大,而姿勢不會跑掉。

依照這個原則,高抬腿的動作必須盡量避免,但如果能保持重心則抬腿亦無不可,高抬腿的實行者,包括 CCF、日本流派的打者等等,好處是展開揮擊動作時,重心轉移似乎較為順利。

起手式的持棒,一開始試驗是以直立球棒為選擇,因為直立球棒完全不費力,斜持必須保持出力,不過,在習得「重心保持」心法後,自己就捨棄這個方式,將球棒高舉過頭,稍微晃動球棒,手腕保持出力狀況,方便打擊動作啟動。

球棒擺在重心後半部,也可以爭取更多判斷球路時間,因為可以省去後拉的動作。有的人則擺在
腹部前方,如 Todd Zeile。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八月中的世青熱身賽,古巴的打者動作幾乎是
同一個模子印出,斜擺在頭部後方,有興趣的人可以觀察一下。

每個人的揮棒都有自己的味道,選出幾個印象深刻的打者。
Albert Pujols 最完美的揮棒,揮棒路徑始終保持在水平面,沒有任何上切、下切。Vlad Guerrero 最暴力的揮棒,勁道十足 ,懷疑他的揮棒會不會切割出超空間? Robin Ventura 最瀟灑的揮棒,恩,這是個人藝術給分,請不予置評。

以上



|

Friday, December 17, 2004

綠帽軍

蜜蜂 Tim Hudson 走了,不只是綠帽迷不捨,連我這個外人都覺得很可惜。昨天的 Ginter 交易之後,本來已經打算要幫 Billy Beane 歌功頌德一番,看來現在得改成 Schuerholz 了...

昨 天的 Ginter 補強了綠帽軍最弱的 2B 火力,加上之前換來的 Jason Kandell,明年會更棒的 Nick Swisher、Bobby Crosby,如果 Hatteberg、Kotsay 等人能有今年九成的功力,那麼火力可說是大大的升級,完全不似前年蠺弱的樣子。

牛棚裡的呆頭鵝 Dotel 會越來越好,擺爛的 Bradford 也該醒了,Houston Street 要上來亮相。不過這一切的一切,在 Tim Hudson 遠走 Altalanta 之後,綠帽還會是第一流的勁旅嗎?

似乎再也不是了



|

Not Free

D. C. 議會否決了全額支付球場興建費用的法案,顯然在這個全美政客等級最高的地方,Selig等人
並沒辦法再次使出吸血大法 :P 看看路上的文宣



|

Tuesday, December 14, 2004

Understructured Theory

其實一開始就知道是文法上的錯誤 :P 不過我想不管是 Understructure Theory 或是Understructure"d" Theory 都是台式英文 XD 所以也就不太在意了

在其他幾個中文 Blog 看到了其他幾位先進都將這裡加了上去,真是太承蒙各位看得起了 <(_ _)>
|

Monday, December 13, 2004

156? 159? 162?

AL和 NL分別在 '61及'62年因為新增球隊而將單一球隊賽程從154場增加到162場,之後一直維持162場不變。以 Blue Jays '04年的Schedule為例,4/5 到 10/2 一共181天,忽略 Doubleheader 再扣除掉進行 All-star Game 的兩天時間,球隊在179天裡面要進行162場賽事,也就是整個例行賽球季只有17天的休息、移動時間,平均一個月3天,而且 Blue Jays 在八月份曾經連續半個多月沒有休息,傷當辛苦。

看來減少點賽事是不錯的答案?首先,減少賽事,球員能有更多時間投入活動,不管是社區活動也好,抑或是配合行銷、專訪,甚至對於球隊所在的城市也能多點了解,而不是下午趕完活動給馬上回球場參加比賽,比如 D-Rays 在六月中旬那段連勝,Rocco Baldelli 在接受市府安排的慶祝活動後得盡快抽身回到 Tropicana Field 準備當天的比賽。

MLB 的賽程多是以三連戰為單位,所以簡單的推估,應該減少以3為倍數的比賽場數。在顧及不能
減少太多,影響主場門票以及各項收入的前提下,156/159場似乎是合理的數字。這樣或許我們就能在 This Week In Baseball 的節目上看到 Aubrey Huff 開車帶我們去逛 St. Petersburg 了 :P
|

Thursday, December 09, 2004

墨鏡、球棒、測速槍

今天用古狗玩了一下,用 MLB 查詢,前20個頁面,除了美國、台灣、日本跟加拿大之外,一直要到
第十一頁才有南韓的網頁,而且除了
這五個國家以外,來自其他地方的網站,總數是,零。

棒球在世界上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及足球,足球的風行,我想跟一兩個世紀前,號稱「日不落帝國」的英國脫不了關係,藉著拓展殖民地,將足球帶到世界各個角落。而在一次戰後崛起的美國,一樣
靠著強盛的國勢,將棒球帶到所到之處。照理講,棒球應該也要像足球一樣普及才是,但事實卻不是如此,除了美國不像上一世紀英國是以殖民者角色輸入文化之外,使得他們在歐洲,以及非洲等地文化影響力都不比英國強勢,另一個原因,也就是我所要講的,所謂的人謀不贓。

今日的禁藥事件,早在幾年前已有風聲,當時為何不能徹底解決呢?日本職棒老邁的改革,難怪連漫畫都在感嘆「年輕人都跑去踢足球」,更別提唯利試圖,現在準備進入四洋投時代的中華職棒了。

再來看看美國。
相較於NBA,MLB的行銷能力明顯略遜一籌。NBA總是能創造「需求」,球鞋,個性十足的球員,不斷撥放的球賽精采鏡頭,相比之下,棒球員給球迷的距離是遠多了,似乎不過都是一個個附有成績的名字而已,只不過成績有優劣好壞之別,缺乏自己的靈魂。連不少死忠的球迷,都僅僅只注視自己的球隊[所以推廣Fantasy Baseball讓球迷不只有認識一兩支球隊的球員是必須的]。如果棒球也能拍帥帥的墨鏡廣告呢,想像一下 Carlos Beltran 戴著墨鏡耍帥,必定能吸引年輕的族群入門。

棒球現在是靠著美國和日本才能在世界有一席之地,如果連這兩個國家對棒球的支持度的不斷下滑,那棒球的未來在哪裡呢?

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、以及喜歡這項運動。




|

遲來的開場

應該要先寫這一篇的,不過我本來就是做事沒有章法,所以也就算了 :P

自己是理解力不佳的記憶型動物,所以也希望借著寫作的訓練,補足自己的缺失
也嘗試提出自己的見解,或許漏洞百出,一開始也只能陽春的幾句話打帶跑
不過,總之,事情就是這樣開始了


|

Tuesday, December 07, 2004

末日?

搞棒球的是不是都是笨蛋?自然不是,但是這項昂貴的運動正在逐漸凋零。所費不貲就是先天上的劣勢,但是仍然有其他花費龐大的運動生存的頗不錯,甚且發展的越來越好,但在棒球卻不是這麼一回事,顯然裡面有些人確實是笨蛋,而且這些笨蛋一定掌握了實權。

所以 Baseball 被 Football 超越,再對照 David Stern 快刀斬亂麻的決定和 Bud Selig 的溫吞,
也難怪 Baseball 會敗了。
|

World Series in England

今年的世界大賽,英國BBC的 Five Live 電台進行了實況轉播,英國國家隊的捕手 Josh Chetwynd 還將擔球評。
|